找到相关内容1600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持诵礼拜《三千佛名经》的功德利益

    《三千佛名经》中《三劫三千佛缘起》云:“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,我曾往昔无数劫时,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,闻是五十三佛名,闻已合掌,心生欢喜,复教他人令得闻持。他人闻已,展转相教,乃至三千人。此三...庄严。若能五体投地作礼,口自宣言,我今普礼一切十方三世诸佛,愿三途休息,国丰民安,邪见众生,回向正道,发菩提心,持此功德,愿供六一切众生,皆生无量寿佛国,立大誓愿,使诸众生,悉生彼刹,身诸相好,智慧...

    真际禅林辑

    |真际禅林|三千佛名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5/1834204008.html
  • 通关文之色欲关

    关口,皆易为力。若身根不能拔尽,这一关口过不去,则一切关口,俱不能过去也。吾劝真心道者,速将色欲关口打通,畏色如畏虎,防欲如防蝎,外而对景忘情,内而欲念不生。防危虑险,保养精神,有望。不但出家者...

    悟元真人刘一明 著

    |戒淫|邪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0824344680.html
  • 南怀瑾:菩萨的障碍在哪里?

    学得久,佛离得越远了。至于在座有些同学佛学了十几年,那就‘佛在无边’了!(众笑)这是笑话,但是,你也不要把它当成笑话。什么叫解脱?不要以觉碍为碍,那就得自在了。而没有道的...自己的见解把自己障碍住了,就算在见解上得到了解脱,‘犹住见觉’。悟道的观念却忘不掉,停留在的境界上,就如苏东坡描写庐山的诗:   ‘不识庐山真面目,...

    南怀瑾

    菩萨|障碍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049226649.html
  • 佛化沙门度七比丘

      “我们打算就此还乡,各自建立门户,并且创造一番事业,等到上了年纪再来。”说完此话,七位比丘即欲离去。   沙门随即阻止:“且慢!且慢!各位请听我说几句话吧。人的生命是很无常的,犹如水中泡沫...   从前,有七位比丘一起到深山里修行参道,然而历经了十二个寒暑,还是不能与相应。一天,七人共坐一处,讨论是否要继续修行。   一位比丘首先说道:“我们出家修行不畏艰苦,不惧寒热,...

    佚名

    |故事|修行|出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7/1220097184.html
  • 明海法师在真际禅林作《信心铭浅释》佛法讲座

    道离我们远,其实并不难,并不远。最忌拣择,爱恶心、拣择心、分别心停下来就洞然明白,直观、直觉、静观的智慧就会现前,这是禅给我们修行的一点启示。 明海法师说,我们人人都有像太虚一样的智慧,因无明、对...我就来了,岂不知两边平等,事物的现象不同,实际是平等的。无心才能合,学会用因缘法看事物,观照自己,就会发现与相合。因缘具足水到渠成,因缘不具足随它去。烦恼就像绳子的结一样,也是空的,会生起也会灭,...

    明舫

    |明海法师|真际禅林|信心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145915738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化相三宝?何谓住持三宝?何谓自性三宝?

     如本法师答: 一、何谓化相三宝?三千年前,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muni buddha)出家后,在菩提树下开悟证成无上佛道,到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圣谛法,度五比丘开始,一生说法四十九...感受,心生法喜充满,内心清凉,如面佛天,道心自然流露而出,因此又开始精进(梵语virya)用功办,努力不懈,以求证悟果位。   现在佛寺大殿所供养的佛像之类,就是住持佛宝。如玉琢的、石刻的、铜铸的、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4241289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度众生优先呢?或者成佛优先?如何是好!

    之人,不为情欲所惑,不为众邪所娆,精进(梵语virya)无为,吾保此人,必得道矣。” ...   何谓悲增菩萨?就是行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,悲天愍人,往往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置之度外,视六众生如己父母兄弟姊妹,度生之念炽盛。这种行为举动是可敬可贵的,但有缺乏智慧之导引,为了救度六四生沉沦于苦海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64612950.html
  • 为何不住(莲花峰庵主)

    剔起眉毛何处去? 「眼裹尘沙耳裹土」,是颂莲花峰庵主如痴似呆,却是会之人。南泉说∶「之人,如痴钝者也难得。」贯休诗云∶「常忆南泉好言语,如斯痴钝者还希。」南泉又说∶「七百高僧,尽是会佛法...。 要说这话,说难也难,说易也易;有权有实,有照有用。若知他圈套,不消一捏;若不知,二十年白参。 这话虽不在言句中,又非言句解不得。本无言,因言显道。所以辨人悟否,下口便知音。柱杖子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30216476.html
  • 禅不轻因果

    、尽责、感谢」,在幸福之有「幸福的条件」,在无漏行有「八正道」等等,都讲得非常清楚,以上皆为正见。如斯了解,如斯坚持,如斯实践力行,正因必得正果。  我们禅的人,尤其是安祥禅,因为有 师父的传心,...易如反掌。总之因果是逃不掉的!  师父于公开场合很少提到,弟子若不尊师重会得到那些果报。那是 师父宁愿相信所有弟子都是善男信女,但私下也会开示弟子,譬如:「最忌见财起意,见色起念,茍不警觉则魔得其便,...

    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0140171.html
  • 略谈佛教的信仰观

    这里的僧伽通常指圣贤僧和由团结和睦、共修佛法的人士组成的佛教教团。信僧伽是延续佛法、自利利他的修行榜样,亲近、维护,从其,必有很大的功德。因此,成为佛教徒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奉行三归,即归依佛、归依法...ldquo;十信”为首。佛教是一种崇尚出世智慧、强调修证实践的宗教,其信仰者必须通过法与修行,逐步消除疑心的障碍,纠正基于种种错误认知的“迷信”、“邪信&...

    陈星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3141238.html